首页 火币网官网文章正文

【回顾】染与不染,正如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傅颖喆

火币网官网 2022年10月23日 13:07 170 Connor

【嘉宾语录】

“染不染,染还是不染,贯穿我们一生,我们一直在两难的境地里徘徊,其实,也贯穿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染还是不染的两难境地里徘徊,我们感慨半塘前日染来红,瘦尽金方昨夜风。——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又欣赏免有染世事,心静如白莲。——天有惜花意,恐花开染尘我们就是这样,在苍穹之下,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忽多情忽薄情的,渺小而又博大的立于这个纷繁复杂而多变的世界,而,爱上艺术吧,爱上没有规矩也没有对错的艺术吧,不早不晚,现在正是爱的时候。”——傅颖喆

节目回顾

9月18日中国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蜡染艺术家傅颖喆做客惠州综合广播《100会客厅》,以蜡染艺术为载体探讨了艺术在生活中带给人们的精神价值。出身于中医世家的傅颖喆,在节目中从艺术美学、中医学、中草药和文化历史的角度,融会贯通地向听众讲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的艺术价值。

蜡染,是我国民间传统印染工艺—蓝染的一种。其原理是用蜡密封住织物纤维,不使染液浸入而形成花纹。在布浸染的过程中,蜡自然龟裂,会形成自然“冰纹”。中国是发现最早出土蜡染作品的国家。战国至西汉(公元前475年—前8年),是现在可见到最早有关蜡染的记录。最有代表性的实物佐证是新疆博物馆所藏的东汉时期的棉布蜡染。

“染布需要用到一种植物叫做板蓝根。凡是有板蓝根种植的地方,都会出现蓝染这项技艺。”傅颖喆说,蓝染并不是只有贵州才有,而是跟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板蓝根等作物的种植路径,蓝染也随之传入到当地,并发展成为蓝染工艺,只要有板蓝根的地方就很有可能有蓝染艺术。不仅仅是在中国,在世界各地也都有蓝染的影子。

板蓝根是一种中药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通常在秋季进行采挖,炮制后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利咽之功效。在我国各地均产。板蓝根分为北板蓝根和南板蓝根,北板蓝根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南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菘蓝,分布于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贵州等地,常为栽培。马蓝,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展开全文

蓝染是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工艺中又有蜡缬、绞缬、夹缬等花纹的印染。想制作一件蓝染,要花上至少20年的时间去练习,才能出现特有的颜色。

蓝印花布的工艺在历史上出现最晚,但应用地域非常广。

据文献记载,蓝印花布在明清的名称是药斑布、浇花布,首创者是宋代嘉定的归氏。可是没有实物可资佐证。新疆博物馆收藏有一件蓝白印花布,是汉代的产品。明清两代,由于江南棉花种植普遍,棉纺印染业发达,青蓝大布是朝野需求量最大的商品,也反映出蓝印花布工艺的成熟和品种的丰富。蓝印花布防染用的豆粉、石灰混合成的糊状物俗称"灰药",此糊状物是通过型版而漏印到坯布上,形成花纹。待布匹浸染晾干后,去掉"灰药"的部分是白色花纹,因此蓝印花布也叫"灰缬"。

从型版看,蓝印花布正和早期蜡染一样,都是受到夹缬的启发。蜡染和蓝印花布都是用防染原理产生图案,蓝印花布的型版是用多层裱糊的纸浸透桐油,然后在纸板上镂刻图案制成,这一点上,蓝印花布型版刻制同刻纸一样,比夹缬的木质型版加工要简单容易得多;印制时可以一块型版为单位,拼接灵活,纸质型版轻便,易于移动和清洗,劳动强度大为降低;一幅型版可用多年,防染的灰药材料也是平常物,价格低廉,由于这些缘故,蓝印花布的生产作坊流行各地,而蓝印花布也成为中国蓝染业的主流。

今天纺织印染业已经相当发达,染料全为人工化学合成品,也因此给人类生活环境造成极大污染。从经济角度说,是为了保证利润;从环保角度说,是破坏生态环境。如何能平衡双方的矛盾,中国传统四缬蓝染的工艺或许可以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每周日

16:30-18:00 、20:30-22:00

主持人艺文与您相约

惠州综合广播《100会客厅》

文字资料来源与网络、图片由节目嘉宾提供

责任编辑:杨荧

值班主任:欧志娟

监制:焦健

标签: 有所为有所不为 非物质文化 中国 传承 正如

发表评论

火币网下载官方app-火币app下载|火币网官网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