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月10日) 一段网传视频显示 一名男子多次殴打一名老人 老人被打的惨叫躲进厨房 该男子又跟进厨房将老人按倒在地 引发网友众怒...
痛别!冬至前夜,他因病逝世!这首歌曾感动全网…...
痛别!冬至前夜,他因病逝世!这首歌曾感动全网…...
网友们还记得银发合唱团
——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吗?
这支平均年龄75岁的合唱团
凭借网络春晚
一曲《少年》感动全网
还在央视高歌《我爱你中国》
获最出彩中国人大奖
作为“学霸团”团长
年届八旬的“老少年”刘西拉
与钢琴伴奏陈陈
正是一对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夫妇
他家还获评2021年度“全国最美家庭”
展开全文
然而
就在刚刚过去的冬至前夜
刘西拉因病
于12月21日17时32分在沪逝世
享年83岁
12月22日下午
上海交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微信公众号发布讣告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讣告。
“有机会为国家服务
就是我们的幸福”
1940年,刘西拉出生在重庆。1957年,刘西拉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68年,刘西拉和当时清华电机系的女友、也是后来的妻子陈陈离开清华,到祖国的“大三线”四川工作。
当时,刘西拉在成都的西南建筑科学研究所,而陈陈在德阳的东方电机厂,每次都要骑三个半小时自行车两人才能团聚。“我们所当时是国家建委任务最繁忙的研究单位,她所在的厂当时是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最重视的大电机制造厂。我们那代人脑子很清醒,有机会为国家服务就是我们的幸福。”
1981年,刘西拉(右)和陈陈在普渡大学团聚。
1981年,国家选送留学生出国,刘西拉获得了公派普渡大学土木系读研的机会。在美留学期间,刘西拉的研究和学习相当出色,获得了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的结构研究奖。
1985年,刘西拉和陈陈分别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祖国需要我”,他们选择回国。刘西拉和陈陈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公派留美取得博士学位后第一对回国工作的夫妻。
刘西拉和陈陈夫妇。
“讲台,我心中最神圣的地方”
刘西拉曾说:
“讲台,我心中最神圣的地方”
1986年后,刘西拉历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后,他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建工与力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土木与建筑工程系主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主讲教授。
刘西拉曾获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授予的“卓越工程教育奖章”,以及北京市优秀教师、上海教学名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称号。
刘西拉一生培养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逾百名,并注重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刘西拉曾说:“对一个教师的最重要的评价是来自学生,而老师最大的喜悦就是教育出一批能为自己民族的强盛奉献终身的学生。”
刘西拉 上海交通大学 图
而在自身科研领域,根据上海交大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官方消息,刘西拉曾被当时的国家科委任命为国家攀登计划“土木、水利工程基础研究”的首席科学家,曾负责起草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结构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和中国科协的“2020年中国工程技术发展”研究报告。
此外,他还两次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聘为撰写《土木工程学科发展报告》的首席科学家。
老夫妻在交大。
截至2019年,刘西拉在科研方面发表论文及研究报告450余篇,著作5部。此外,他还曾长期担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执委和中国国家代表,应邀出席各种国际学术活动,曾去美国、德国、意大利、日、俄、港台地区等二十余个大学进行讲学和交流活动。
曾用一曲《少年》刷屏全网
而让刘西拉进入大众视野的
是2021年冬天的一首《少年》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当爷爷奶奶们挽起白衬衫的袖口,两鬓斑白却嗓音清亮,极富感染力的表演瞬间刷屏网络,引得无数人感动落泪。
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演出。
刘西拉和夫人陈陈一生热爱音乐。在刘西拉的自述中,他谈到,在清华本科毕业时,自己不仅拿到优秀毕业生的金质奖章,而且还当上清华大学管弦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曾举办过个人小提琴独奏音乐会。在清华读书时,首席小提琴手刘西拉和钢琴伴奏陈陈,才艺出众、成绩优秀,是学校的金童玉女。
2008年,刘西拉与爱好音乐的校友成立了清华上海校友会艺术团。老人们感慨,几十年前,他们离开清华园,怀揣梦想投身祖国各地的建设中,曾经辗转奋斗,最后安居在上海。而艺术,让这群已到古稀之年的老人们走到了一起。
每次练习,老人们风雨无阻,自发地欢聚一堂,用歌声、乐声表达澎湃心声。默契的配合,辛勤的训练,最终让他们的表演在全国引发强烈反响。
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最上为刘西拉。
除了《少年》,刘西拉还在网络春晚的舞台上,指挥合唱团清唱了一首《祖国不会忘记》。他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说:“我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努力了一辈子,就是希望祖国不会忘记我们。”
网友:深切缅怀,精神永存!
对于老教授不幸病故,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表示,深切缅怀刘西拉学长的离去,他的精神、才华和热爱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网友也纷纷表示:
西拉先生千古!
您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来源:新闻坊综合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上观新闻(记者:徐瑞哲)、网友留言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