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火币交易所文章正文

赵纫兰的故事...

火币交易所 2022年10月25日 09:38 154 Connor

赵纫兰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的妻子...

1884年1月21日(清光绪九年腊月廿四),赵纫兰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一个富户人家(与李大钊为同村人)。赵纫兰在家中姊妹中行三,其上有一兄二姊。其父赵文隆多年在东北行商,娶邻村小黑坨盛家姑娘养儿育女。赵纫兰是盛氏的头生婴儿。 她的父亲善诗文,给她取《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中“纫兰”二字为名。

1899年,与李大钊结为夫妻。当时赵纫兰不足16周岁,李大钊刚刚10周岁。

1902年,李大钊首次参加童试没有考中。赵纫兰激励他再作努力。1905年秋天,李大钊再度参加童试,通过县试和府试之后,被录取为永平府中学堂学生。作为李大钊的妻子,赵纫兰自觉结婚6年来没有白白辛苦,丈夫有了前程,她自己和家庭也就有了希望。

1907年夏天,李大钊去天津考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在这一年,赵纫兰生下了第一个孩子。不料,这个孩子生下不久就夭折了。赵纫兰并没有因此而悲伤不止,全力支持李大钊到更大的地方求学上进。李大钊到天津上学后,花费更大了,赵纫兰千方百计筹措学杂费用。

经过两春两夏,赵纫兰生下一子,1909年11月2日,大儿子李葆华来到人间。时隔两年,1911年11月21日,赵纫兰又生下女儿李星华。

1913年夏天,又生下了一个儿子。中秋节前夕,李大钊回家表明他要去日本留学时,她没有过分吃惊,只问需要家中筹集多少钱。李大钊走后的第一年,她过得很难。不满一周岁的小儿子被病魔夺去了的生命,使她的精神受到极大打击。从此,她格外精心地照料葆华和星华。

革命生涯

过了3年,李大钊从日本回国后到北京创办《晨钟报》,因和汤化龙等政界要人发生冲突,辞去《晨钟报》编辑主任职务,在1916年中秋节赶回家乡与她和孩子们团聚。李大钊在家住了些时日,又返回北京与人创办《宪法公言》杂志去了,她又默默地带着孩子守在家里。

1917年春节,李大钊为创办《甲寅》日刊奔忙,没有抽身回乡。赵纫兰非常惦念长期奔波在外的丈夫,身体日渐不支,到1917年4月终于病倒。是年5月上旬,李大钊得知她患病的消息,赶回家乡看望和伺候她,直至她的身体完全复原才重返北京。

1918年2月,李大钊回到家乡,为赵纫兰过了34周岁生日,与家人过了一个团圆年。这时,李大钊开始与赵纫兰谋划把家搬到北京,以便全家人厮守在一起。

展开全文

1918年暑假结束时,赵纫兰带着葆华、星华跟随李大钊迁居北京。赵纫兰和一家人在北京落居以后,很快就结识了一大批教授、学者的夫人。她待人诚恳,处世随和,颇得诸位夫人的好评,是众人公认的贤妻良母。

1919年初,北京城流行瘟疫,赵纫兰和两个孩子都染上了副伤寒。李大钊急忙到处找药,终于使她和孩子很快痊愈。5月4日,北京城爆发了反对军阀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的大示威。李大钊为领导“五四”运动,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赵纫兰恰在这年她怀上了二女儿炎华,身子越来越不便。快放暑假时,李大钊权衡再三,决定送她和孩子们暂回老家,待局势稳定再返回北京。

1920年初秋时分,赵纫兰再次来到北京。

1921年春天,北洋军阀政府断绝教育经费,拖欠教职员薪俸,李大钊率先参加北京8所院校教职员工向政府要教育经费和清偿积欠薪俸的斗争,赵纫兰予以全力支持,为维持家中生计想尽办法,甚至典当家中的衣物。到这时,赵纫兰在李大钊的教育和影响下,已经懂得一些革命道理,安于也乐于过李大钊曾倡导的“简易生活”,以求谋得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劳苦大众早日获得翻身解放。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成为党在北方组织的主要负责人,竭尽全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忘我奋斗。从此,赵纫兰也过上了时时为李大钊的安危担惊受怕的日子。再度来到北京,赵纫兰又接连生下两个孩子,一是三女儿钟华,二是二儿子光华,这使她心中充满了喜悦,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1923年冬天,在李大钊去上海期间,李家四周总有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转悠,赵纫兰不得不请弟弟赵小峰帮她守家。当时,她既怕家里再生意外,又担心李大钊出门在外也遭不测。

1924年1、2月间,李大钊到广州开会,家里更加无法安定。李大钊刚离京几日,院里就潜进一个盗贼;这是与警察有“默契”关系的“盗贼”,不是为了行窃,而是为了闹得李家人坐卧不宁,是有“政治”目的的。在这种情况下,赵纫兰不得不赶在春节前四处找房,搬离了那所院子。

1924年春天,李大钊从广州开会归来,秘密商量一些国、共两党的组织、活动等重要事项,赵纫兰又开始为他的身体担忧。不想,小女儿钟华患白喉,因医治失效而夭折。赵纫兰见心爱的小女儿离开人世,伤心得几乎发疯,但她没有责怪一心为干革命昼夜奔忙的李大钊,只是深深责怪自己没有守好儿女。祸不单行,就在钟华死去不久,李大钊受到北洋军阀政府通缉,带着葆华匆匆离京。就在他和葆华离京的当晚,李家遭到军警搜查。赵纫兰庆幸李大钊及时脱险,见北京再也无法留居,就带着星华、炎华、光华返回了大黑坨。

1924年5月下旬,赵纫兰带着孩子回到了大黑坨后,军警又尾随而来,幸得被乡亲们支应过去。过了20多天,党组织派人到大黑坨寻找李大钊。她告知了李大钊的避难地点,又托来人给李大钊带去一封信。在信中,她主要想同李大钊商量,由她出面给李大钊昔日的好友白坚武写信,设法取消对李大钊的通缉令。李大钊不同意她这样做,在告别五峰山的夜晚写给她的一封长信里,讲了不能这样做的道理,并捎来了一首哀悼爱女钟华的长诗。她热泪盈眶,知道自己这个属牛的丈夫太倔强了,认准一条道一定走到底,是生是死都不在乎。作这样一个男人的妻子,她没有任何理由怯弱,只有坚强起来,继续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振作精神抚养和教育孩子,让为革命走南闯北的丈夫没有丝毫后顾之忧。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等被押解刑场英勇就义。当晚,遭囚禁的赵纫兰和女儿李星华、李炎华获释,回到灰厂豁子内朝阳里四号家中。直至第二天早晨看到报纸时,赵纫兰才知道李大钊已被施了绞刑。这恶耗犹如睛天霹雳,使赵纫兰“悲痛号泣,气绝复苏者数次,病乃愈益加剧,以致卧床不起“。

1927年李大钊牺牲后,赵纫兰多次受到敌人的迫害。反动当局并没有善罢甘休,仍继续派人对赵纫兰进行监视。因经常受到流氓、打手的滋扰,赵纫兰只好阖家迁移到李青峰的宅中居住。赵纫兰从4月28日李大钊遇害,至5月中旬幸得李大钊生前好友的大力相助,才能暂避风险,携子女离京,回乡度日。

1933年4月,由地下党秘密组织及李大钊的生前好友和亲属出面,为李大钊在香山万安公墓举行了公葬。赵纫兰参加了公葬仪式。由于过分悲痛,辛劳过度,赵纫兰于同年5月病故。她留下的唯一遗嘱,就是把自己的躯体埋在李大钊的墓旁。

赵纫兰逝世的噩耗传开,正在家乡一带做党的秘密工作的李葆华失声痛哭。中共河北省委及时召开会议,鉴于赵纫兰多年的表现,特别是在李大钊牺牲后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培养教育子女投身革命的壮举,决定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一决议,刊登在中共北方局的内部刊物《北方火线》上。

人物评价

中国共产党党员,是赵纫兰应得的光荣称号,也是对她一生的最高评价。她是李大钊的结发妻子,是李大钊求学、从事革命活动的贤内助。在其默默无闻的一生中,她为声名显赫、壮烈刚直的丈夫作了很多牺牲。她质朴厚道,深明大义,为洒血捐驱、舍身取义的革命先驱分担了不少苦累忧愁,献出了不少深沉、伟大的爱。她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革命女性,是中华民族贤妻良母的杰出楷模,是与李大钊一样值得后来者永远怀念的华夏儿女。

赵纫兰逝世时,已经49周岁了。如今,她在香山之麓的万安公墓,已陪伴引得中华大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忠魂铁血长眠地下有70多年了。她还像当初一样,依然“俏也不争春”,“纫秋兰以为佩”。今后,我们在过端午节祭奠我们民族的英灵、伟大的诗人屈原时,切莫忘了送一束鲜花给她,一个用屈原的诗句命名的共产党员——伟大的妻子、杰出的母亲、革命的芳魂——赵纫兰!

在北京市万安公墓,安葬着革命先驱李大钊的灵柩,陪伴李大钊长眠地下的是他的夫人赵纫兰。李大钊烈士陵园于1983年在万安公墓的园林中修建时,赵纫兰的灵柩随同李大钊的灵柩迁葬至陵园单辟的墓地上,墓碑上的镌字由原来的“李夫人墓”改刻成“李大钊夫人赵纫兰同志墓”。“赵纫兰同志”,是对这位伴“忠魂铁血”(何香凝题词)长眠香山的杰出女性最确切的称呼。

来源:百度百科 太平网编辑

标签: 故事 赵纫兰

发表评论

火币网下载官方app-火币app下载|火币网官网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