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原教授郭某被指学术履历造假一事引发广泛关注。 11月18日,江苏科技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通报称,今年9月,学...
江科大通报郭某学术造假事件,疑团还是没解开
文| 张彦宗
2023年被江苏科技大学聘用的原首席科学家、所谓国际纳米研究领域名专家郭伟,被曝出疑似高中学历,且杜撰海外留学工作经历,假装是国家级科技奖项获得者、俄罗斯工程院院士等,以这些假身份为资本,获得江科大教职和博导,骗取巨额安家费、科研经费和年薪,目前已被警方抓获。
江科大官微11月18日发布情况说明,“2025年9月,学校收到我校教师郭某涉嫌学术不端的举报,对此高度重视,立即启动调查程序。经调查取证,认定郭某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已经按规定解除了与郭某的聘用协议,并对其团队师生进行了妥善安排。同时,学校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目前案件正在侦办过程中。”
江科大的通报证实确有此人,但把郭伟的行径说成是“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在很多围观者看来,这属于定性错误。有人猜测,如果江科大一五一十地在通报中明说,哪怕只证实百分之一的网络传言,校长书记、分管副校长,教务处、学院等部门领导都会被取笑,这怕是江科大不能承受的,所以通报含糊其辞,不包含太多有效信息量。
如果是这样,此举不过是掩耳盗铃,强行挽尊。因为从媒体现有的查证看,郭伟这个人大概率是彻头彻尾的骗子,没有什么学术不学术的,纯属江湖骗子。学术不端,顾名思义是先有学术才有不端,郭伟要真是高中生,那他是招摇撞骗,跟学术不端没关系。
澎湃新闻查询公开信息发现,郭伟自称是“1994年陕西省高考状元”,但这纯属捏造,当年高考状元是西安中学的楚怀湘,目前在上海工作。他自称是三一集团欧洲公司总工,该公司确有与郭伟同名人士,但不是工程师。郭伟自诩发表SCI论文179余篇,记者以“纳米孪晶”为关键词,没搜到姓郭的作者。
记者检索国家科技进步奖名单,有与郭伟同名的两位,但获奖成果是研究汽车的,以及研究仪表的,跟江科大郭伟所谓的纳米研究不沾边。再检索郭伟自称的“德国洪堡青年学者”头衔,根本没这个荣誉称号。郭伟可能想利用同名同姓,来制造假履历,以蒙混江科大,这么拙劣的骗子手法竟然通过了审查。
江科大学校在通报中说,“深刻认识到在郭某引进过程中存在材料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将严肃问责,同时举一反三,杜绝此类问题发生。”考虑到郭伟用了漏洞比天大的假材料,感觉这不像是“把关不严”的问题,更像是有内应的问题。这个通报没有起到什么解疑释惑的效果,反而引起更多的对校方的不解。
展开全文
不论郭伟怎么骗,江科大犯下了神经错乱般的错误:学校难道不会查询学信网吗?如果会,是不是被什么人阻挠了查询?查验郭某海外留学工作经历需要外语能力,江科大好歹也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校方这点能耐还是有的吧。如果嫌麻烦,那它总该能核对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者名单吧?江科大为什么能在所有最基本的背调上失守?事出反常必有妖。
正因为只要稍微认真一点,郭伟就不可能以骗子身份冒领江科大首席科学家之位,这让校方的“举一反三”“杜绝此类问题发生”的誓言,更像是笑话。“举一反三”的本该是严肃的经验教训,堂堂大学被一个字面意义上的骗子诈骗了,这要怎么“举一反三”?哪个学校能被这样的骗术骗到给钱给博导身份,本不该有的事情咋“杜绝”?
时至今日,江科大还在用“学术不端”定义整件事,哪怕考虑到案件在侦办中,这也是不合适的。区分“学术不端”与“骗子诈骗”不是什么难事,包装成学界大佬的骗子仍是骗子,骗子不会因他行骗的手段而改变性质。江科大的通报仍有自我掩饰和逃避的嫌疑,真要“举一反三”,不如先从诚实通报,杜绝靠修辞自我掩饰开始吧。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