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火币网官网文章正文

潘素:一位堪比董小宛的内外精致美人

火币网官网 2022年09月06日 07:26 160 Connor

彼此的成全,完满的姻缘

中国的女性画家出类拔萃者多多,但似乎身世以大家闺秀者为多,这个也是很自然之事;然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两位出身相同,都是曾经的风尘女子,后来却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巧合的是她们都姓潘,一位是潘玉良,另一位便是潘素。

潘素的名气自是没有潘玉良大,其中自有原因,一是潘玉良个性极强,特立独行,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尤其是出国研修西洋画技,在艺术上也是独树一帜;而潘素虽然也是命运坎坷,但婚后一直是以照顾先生为已任,任劳任怨,绘画只是爱好,并不是她的追求,为了先生,她是可以放弃一切的。

潘素,著名收藏家张伯驹先生的夫人,字慧素,江苏苏州人。当代女画家。早年习花鸟,中年转攻山水,晚年善金碧青绿山水及雪景山水。民国时期曾任北平美术分会理事,建国后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吉林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艺术顾问,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等职。

说起她的先生张伯驹,现在知道的人可能不是太多,但要知道,故宫顶级书画中近一半是他所赠,如最早的名家书法《平复帖》;最早的绘画《游春图》,李白唯一的传世手迹《上阳台帖》,杜牧的《张好好诗》,范仲淹的《道服赞》等等,这些都是号称国宝中的国宝。其中的《平复帖》号称故宫镇馆之宝,仅这一项就知道其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之大了。

展开全文

潘素家世代书香,她是前清著名状元宰相潘世恩的后人,其母沈桂香出自名门,幼年的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母亲为她聘请名师教她音乐和绘画,所以,她既可吟诗作画,亦弹得一手好琵琶。

不幸的是其父是个败家子,典型的纨绔子弟,常沉迷于瓦舍勾栏,挥霍无度,很快就将家产败光,家境江河日下,陷入困顿之象。更可悲的是在她13岁时母亲病逝,狠心的继母将其卖到上海妓院。

从此冰火两层天,潘素在这个陌生又怪异的花花世界里,挣扎着以图生存。沦落红尘的她,像一座被攻陷的地下宫殿,全身是宝。

潘素天生丽质,当时的著名文人董桥曾写过一篇文章描述那个时候的她,“亭亭然玉立在一瓶寒梅旁边,长长的黑旗袍和长长的耳坠子,衬出温柔的民国风韵,流苏帐暖,春光宛转,几乎听得到她细声说着带点吴音的北京话。”

潘素出道不久便以旖旎的资质,迅速窜红,她如同那薛涛一样,拾掇起无端的愁绪,铺展出别样洞天;她是那个时候欢场上的当红花魁,当时可谓是最为摇曳的女人花,引得一帮狂蜂浪蝶成天在她身旁簇拥着,她俨然就是上海滩上的交际女皇。

她在上海滩花界被称为潘妃,民国“黑社会”们大多文着文身,潘素便也在手臂上也刺了一朵鲜艳的花,似乎隐隐地在告诉那些成天打她主意的人,我可是一朵带刺的玫瑰,不是任人摆布和玩弄的女人。

这一经历也算是潘素的一段传奇,如同一部章回小说,起承转合,气象万千,她是花场中的名媛,以一颗平常心,依着端庄秀美的容颜,在鱼龙混杂的上海滩上进退自如,但心中那荣辱愁楚的感觉,也只有她自己能够体味。

直到遇到了张伯驹,潘素的生活轨迹才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张伯驹是民国四公子之一,他除诗词学家而外,还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京剧艺术研究者等身份于一身。

当时的张伯驹在盐业银行任总稽核,每年要到上海分行查账两次,在上海“花界”遇上潘素后,这位在红粉群中阅尽人间春色的大公子,顿时被她美颜芳姿,以及优雅的琴艺所吸引,惊为天人,从此一见钟情,彻底拜倒在潘素的石榴裙下。

张伯驹诗兴大发,提笔写就一副对联:“潘步掌中轻,十步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

此联绝妙,不仅把‘潘妃’两个字都嵌进去了,而且把潘妃比作汉朝的王昭君出塞,把她擅弹琵琶的特点也一并概括进去了,闻者无不击掌欢呼。当张伯驹回到北平后怅然若失,潘素俏丽的身影总在眼前挥之不去,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一首《浣溪沙》:

隔墙笙歌隔寺钟,画阑北畔影西东,断肠人语月明中。

小别又逢金粟雨,旧欢却忆玉兰风,相思两地总相同。

这时的张伯驹已经知道潘素有心于他,所以才有“相思两地总相同”句,于是他决心要将潘素接至身边,但此时的潘素已身不由己,她已被一个国民党中将看中,即将迎娶,怎么能让在要到手的名花拱手相让,于是将潘素软禁了起来,切断她与外在的所有联系,然而这张伯驹也是铁了心,他找到上海的朋友,居然买通卫兵,将潘素“偷”了出来,一路狂奔回到了北平。那一年,潘素20岁,张伯驹37岁。

他们在苏州尽享蜜月之甜,一对新人牵手并肩,伴着小桥流水,深巷古陌,晨钟暮鼓,丝竹昆曲,徜徉在如诗如画的景致中。此间,张公子有红颜相伴,诗情澎湃,美句佳词联翩而至,留下许多作品。其中的《惜红衣》,由词牌名即可见它的温馨艳丽,所以为潘素最喜爱,字字似烙印,深刻心间,能倒背如流:

“水点轻云,风熏丽日,暗添吟力。细浪平波,奁函净澄碧。浓妆淡抹,沉醉得,南来词客。喧寂,秾李冶桃,闹春光消息。车尘巷陌,倦游归来,征衫泪痕籍。贪欢不恋旧国,隔天北。为想桃边花外,能有几番游历。待甚时重到,轻载一船山色。”

由美人美景激发出的美字美词,真乃一个“美”字了得。但此时的张伯驹家中已有三位夫人,然而自同潘素携手后,立即与前三位夫人办理了手续,从此独宠这潘素了。

每年的元宵节是潘素的生日,这时的张伯驹总要写一首词相赠,在这众多的生日词作中,潘素最喜欢的一首是《水调歌头·元宵日邓尉看梅花》,词云:

“明月一年好,始见此宵圆。人间不照离别,只是照欢颜。侍婢梅花万树,杯酒五湖千顷,天地敞华宴。主客我与汝,歌啸坐花间。当时事,浮云去,尚依然。年少一双壁玉,人望若神仙。经惯桑田沧海,踏遍千山万水,壮采入毫端。白眼看人世,梁孟日随肩。”

张伯驹与潘素宛如“梁鸿与孟光”,他们不但“举案齐眉”,而且要“日随肩”,这真是令人只羡鸳鸯不羡仙了。他写给潘素的一篇篇词作,以真挚火热的情思,深长的意蕴,以及清辞佳句,每每读之便口留余香。

在对潘素的情感上,张伯驹是自比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因为他发现潘素的绘画功底非同小可,稍加雕琢便可成成材,于是他请来当时的名家画师,教其研习画艺,并亲自教授他其它各项知识,一心要将潘素培养成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

潘素以前就受过很良好的教育,尤其酷爱绘画,天赋异禀,当她21岁时重拾画笔,人生揭开了新的一幕,纸墨笔砚五彩颜料蜂拥而至,将过去的胭脂旧色彻底覆盖。此外,张伯驹家藏名迹充栋,更是她学习的范本。她天天用功临摹,画艺大进。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潘素精进迅速。张伯驹又带她游历名山大川,从自然的雄浑奇绝中寻找艺术灵感,在登峨嵋山时,张伯驹深情地写下词作:“相携翠袖,万里看山来。云鬓整,风鬟艳,两眉开,净如揩。”从中我们不难体味张伯驹对这份得来不易的良缘的庆幸和满意。

及至中年,她已然在绘画界崭露头角,尤擅长工笔重彩山水画,她的山水画既独树一帜,又承继了细密严谨,金碧绯映的一派,成为我国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而晚年更是擅作金碧青绿山水与雪景山水。

她曾与何香凝合作,与张大千也曾两度合作绘画,张大千对她艺术成就的评价是相当地高:“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杨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叠嶂秋色》就是潘素作品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周总理对她的《漓江春晴》有过高度评价,认为“有新气象”,潘素的名字一时在美术界争相传颂;她的画多次被国家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这其中包括铁娘子撒切尔、老布什及日本天皇等人。

潘素不仅是一位蜚声中外的书画艺术家,也是一位有着爱国热情的爱国人士。她全力支持张伯驹收藏字画名迹,为收购传世最古的隋代山水画《游春图》,她变卖了自己所有的首饰;她还支持先生将一生收藏的国宝字画全数捐献给国家。

潘素看似外表沉静,但性格也很是刚烈,据《一代名士张伯驹》记载,文革初期,长春有人贴大字报,在列举潘素罪状中,“江南第一美人”竟然也算一条。潘素见了,针锋相对地也贴出一张大字报,标题是“江南第一美人是何罪名?”

潘素同张伯驹的一生,是彼此欣赏的一生,完满的姻缘,是彼此的成全,即使在张伯驹被打成右派,继而又被定为“现行反革命”时,他们二人都是相依相伴,一起面对迎面而来的风雨,不管是在舒兰县插队,还是回北京后衣食无着,靠亲友接济度日,他们都手相挽,共度难关。

他成全了她锦心绣口、不染尘埃的慧根,她成全了他超逸脱俗、宠辱不惊的器宇。稳定的婚姻各种各样,爱得你死我活并不稀奇,甚至未必重要,最难得的,是成全。

多年后,张伯驹写下了一首深情款款的《鹊桥仙》送给潘素,表达了他们彼此的欣赏和彼此的成全。

不求蛛巧,长安鸠拙,何羡神仙同度。

百年夫妇百年恩,纵沧海,石填难数。

白头共咏,黛眉重画,柳暗花明有路。

两情一命永相怜,从未解,秦朝楚暮。

潘素的成功离不开张伯驹的“懂”,他懂得欣赏,懂得包容,他犹如一支生花妙笔,将潘素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潜能与才华,点石成金。

当然,有慧心的女人懂得回应。是的,是回应而不是回报,回报带有太多的沉重和目的性,而回应,恰如春天里的一缕清风,撩拨得人心尖酥痒:我明白你对我的好,我将尽我所能给予你更多的好。

婚姻是懂得,是珍惜,更是成全。他们相互之间一生的成全,换来一生的懂得与珍惜。潘素和张伯驹,犹如一对暮色中的归燕,无论春风得意或是贫顿困厄,总是相携而来……

标签: 堪比 内外 精致 美人 潘素:

发表评论

火币网下载官方app-火币app下载|火币网官网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